1、概况
饲料所科研人员与本行业国际先进的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合作,与美国、加拿大、挪威、日本、德国、丹麦、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承担了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执行了多项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利用自身优势,已成为跨国企业技术本地化和委托研究的重要基地。
2、 联合实验室及合作协议
2019年“国际水产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研究联盟”在饲料研究所正式启动,该联盟产生于2015年12月挪威科技大学生物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共同成立的“中国-挪威鱼类消化道微生物联合实验室”。目前由来自12个国家的27家单位组成,挪威科技大学作为主席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作为副主席和秘书单位。联盟旨在共享水产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研究领域资源、促进交流合作,在共同培养研究生、博士后、举办研讨会、组建国际水产动物消化道微生物菌种库(北京)及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等方面加强合作,从而提升水产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学研究,服务水产养殖绿色发展。
挪威具有先进的渔业饲料加工技术,饲料所加工团队与挪威生命科技大学经过多年的合作,于2017年共同签署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和挪威生命科学大学 “中国挪威饲料加工联合实验室”。
2016年6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与奥地利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化学分析实验室在饲料研究所签订了中国-欧盟饲料霉菌毒素脱毒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并成立中国-欧盟饲料霉菌毒素脱毒技术联合实验室。
反刍动物饲料营养团队与英国的农业食品和生物技术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合作和交流,“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英国农业食品与生物科学研究所幼畜联合培育研究中心”正在进一步落实,实质的合作已经开展;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共建的国际联合反刍动物幼畜培育中心得到多方的认同。
饲料研究所与古巴共和国农业部草料签署《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与古巴共和国农业部草料和饲料研究所关于2017-2019年合作提案》,旨在进一步推进中古现有基础上的合作。
饲料所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团队与伊朗、埃及、及巴西等国的大学或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与意大利米兰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与比利时根特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并拟筹建饲料创新联合实验室
饲料研究所与丹麦米勒(Mille)食品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3、合作项目
与美国PHYTEX公司就植酸酶的高效表达技术研究方面的合作项目,历时6年(2006年-2012年),到账经费200万美元。此合作项目是饲料所的技术首次走向国际,并为国内企业创造了外资在国内加工产品的机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与了欧盟地平线项目(EURO Horizon 2020),执行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国-欧盟霉菌毒素生物脱毒技术合作研究”。
执行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美政府间合作项目“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测算模型及基于宏基因组学的减排技术”,针对我国目前反刍动物生产过程中缺乏系统化的肠道发酵甲烷排放规律和排放因子等问题的研究,从不同生理阶段奶牛的生产特征和甲烷产生机理入手,通过日粮调控手段深入研究甲烷排放规律,拟通过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探究甲烷生理机理和减排措施,进一步实现低碳养殖。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美政府间合作项目《植物提取物作用于DNA 核苷酸切除修复机理研究》成功获得资助,资助金额249万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美政府间合作项目《木聚糖酶选择性调控肠道细菌增殖和互作机制》获得资助,资助金额金额275万元。
与跨国企业的合作,实现双赢
与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的企业承担委托合作项目,平均每年到账经费超过100万人民币。
德国Evonik Degusaa公司在饲料研究所建立了研究生奖学金计划,并使优秀学生有机会毕业后去德国了解有关饲料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等各环节的工作,同时也加强了饲料所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奖学金执行期间,17名学生获得奖励,5名学生获得赴德国学习交流的机会。
4 、国际会议
召开行业品牌国际会议,助力国家饲料及养殖业的发展。
每年一届的“国际饲料加工技术研讨会”,对提升我国饲料加工技术水平和饲料加工装备水平,挖掘工艺装备潜力,实现智能化,精细化,高效低耗、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已成为行业的重要交流舞台。
两年一届“国际奶牛疾病大会”及“幼龄反刍动物”国际研讨会,为提高动物综合性能,提升养殖产业实力,向发达国家学习提供了取长补短的机会。
2021年12月承办了“第十五届国际乳铁蛋白会议”,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就乳铁蛋白的研究与应用展开线上交流。这是饲料所第二次承办国际轮值会议。
5 、国际兼职